一是將人造石墨粉與合成樹脂混合,經壓型、固化、機械加工、裝配后制成壓型不透石墨工藝。生產周期短,制造方便,成本低,換熱器機械強度高,但是換熱性能相對較低。在前蘇聯,日本和中國經常使用這種技術制造管式石墨換熱器。
此前蘇聯ATM一型石墨制品的配方主要為粗粒狀人造石墨33%、細粒狀人造石墨43.6%、酚醛樹脂23.4%。我國有此技術,國內制造企業生產了大量石墨換熱器。各國生產廠家采用不同的膠粘劑,以使石墨換熱器能處理某些特殊介質。
目前,為了提高石墨換熱器的耐腐蝕性,蘇聯諾契爾斯克電極廠研究了酚醛呋喃復合樹脂,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自70年代起,國內很多企業就開始生產PVC壓型石墨管,用于制造管式石墨換熱器。還有一些玻璃纖維用于填充石墨,以提高其強度。
另外,將粗粒焦與煤瀝青混合,通過擠壓、烘烤、石墨化、浸漬、機械加工等方法,制備酚醛樹脂電極。采用本方法制備的石墨材料強度高,傳熱性能好,可以制備出尺寸大、換熱區大的塊孔型或管狀石墨換熱器,但生產周期長、成本高、基材粗細。
該技術在世界各國的應用相當普及,現已基本淘汰。目前,我國大多數石墨換熱器都是通過工藝生產的。人造石墨顆粒與煤瀝青混合,經振動成型、烘焙、樹脂浸漬、加工組裝而成。生產成本遠低于一兩條工藝路線。
石墨材料強度高,質量穩定,尤其是石墨電極短缺。吉林江城碳廠采用這種工藝生產塊孔石墨換熱器。第四條化學石墨浸漬樹脂技術路線。把石油焦(粒度0.1-0.2毫米)與煤瀝青混合,通過滾輪、研磨、模塑、烘烤、石墨化、浸漬樹脂及機械加工組裝而成。